逸致生活
古代12时辰表是怎样的
古代把白天和黑夜分为12个时间段,这些时间段都是古代人们根据太阳的出没规律、生活劳动等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,是古代人的一种智慧结晶。12时辰的其实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,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黄昏和人定等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时辰都是有特定的名词来构成的,这些名词也能够很清晰地反映那个时候的场景特征,对于古人来说是比较容易记忆的。
在汉代的时候实行了太初历,以干支为纪。12时表历史比较悠久,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有独特性,这是中华民族的对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,也是中华民族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瑰宝。
《黄帝内经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的功能,逐渐低将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,对于养生这一块有着不错的价值。让《黄帝内经》发挥着自身应有的养生价值,并且科学养生也在人们之间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。这对于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,提高人们生存质量,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。十二时辰在如今的24小时里面也可以换成一种等价的算法,也就是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
古代的12时辰在现在看来是没有多大的缺陷的,放在现在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,只是现在把时间分得越来越细致了,以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状态。